《脑卒中院前急救诊疗指导规范》来啦!
脑卒中的救治可分为三个阶段:发病-呼救、呼救-到院、到院-救治,而院前急救涵盖前两个阶段。
为了进一步提高脑卒中院前急救的整体水平、规范院前急救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参考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与脑卒中救治现状,编写了《脑卒中院前急救诊疗指导规范》。规范的主要推荐意见如下。
院前教育
1.加强公众对卒中认识的教育。
2.推荐患者及家属使用快速卒中识别工具,如“中风120”。
3.推荐患者及家属通过紧急医疗救护服务入院。
4.建议院前急救人员参与到针对公众的卒中科普教育中。
急救响应
1.推荐调度员使用标准化工具如CPSS等快速识别卒中患者,加快紧急医疗救护服务的反应。
2.一旦考虑疑似卒中,应该采用最高优先级派遣符合卒中急救要求的救护车。
3.在急救车到达现场前,调度员可以通过电话指导患者(家属或看护人员)进行简单的自救。
4.建议根据当地情况,尽可能详细地设定快速的卒中反应目标时间,并定期对时间点遵循情况进行质控。
现场评估
1.推荐急救人员对疑似卒中患者所在的环境进行评估,应保证后续的现场处置处于安全的地点。
2.推荐急救人员迅速检查患者的心跳、呼吸。若呼吸、心跳骤停,则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若不存在呼吸、心跳骤停,则迅速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包括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以及血糖等。
3.推荐应用卒中评估量表如CPSS、洛杉矶院前卒中量表(LAPSS)或FAST来迅速有效地识别AIS,应用改良的FAST(G-FAST)、卒中现场评估和分类转运评分(FAST-ED)等来识别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患者。
4.迅速获取患者的发病时间,询问患者发病时的症状、体征及可能的发病原因等,同时需要快速获取其他病史:包括用药史(精神类药物、降糖药、降压药、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等)、手术史、过敏史、既往病史(癫痫、脑卒中、TIA、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房颤等)。
5.推荐对院前急救人员定期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其识别的速度和准确度。
现场处置
1.必须评估血糖,当患者血糖低于70 mg/dl(3.9 mmoL/L)时,推荐使用葡萄糖治疗。
2.推荐在院前及发病24 h内使用心电监护,心电图检查亦有必要。
3.缺血性脑卒中后24 h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推荐根据卒中亚型及其合并症而定,避免过度降低血压;对有低血压(指血压显著低于病前状态或收缩压<120 mmHg(1 mmHg=0.133 kPa)的疑似卒中患者,给予平卧位或者适当给予补充生理盐水。
4.对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降低颅内压,避免扩张血管。
5.推荐对可以耐受平躺且无低氧的患者取仰卧位,对有气道阻塞或误吸风险及怀疑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建议床头抬高15°~30°。
6.推荐上车后给予鼻导管吸氧,必要时给予面罩吸氧并保持患者血氧饱和度超过94%。
7.推荐对没有补液禁忌的低血压患者适当输注生理盐水。
8.不妨碍转运的前提下可提前放置留置针。
9.在有条件的救护车上可以提前采集患者的血样,完善部分检测(比如长期口服华法林的患者检测INR值)。对于装备车载CT的救护车,可以及时完成头颅CT的检查,排除颅内出血。
10.避免因院前急救而延误转运,院前急救措施可在转运途中完成。
转运
1.建议构建区域卒中中心网络,制作卒中急救地图。
2.推荐将疑似卒中患者在最短时间内送至最近的具有卒中救治资质的卒中中心。
3.疑似AIS-LVO的患者直接转运至高级卒中中心/国家(高级)示范卒中中心可能是合理的,尤其是发病时间24 h内,且存在溶栓禁忌的患者。
4.对疑似卒中患者做出评估和适当处置后,危及生命的情况得到初步控制,即可以开始转运患者。转运途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等,持续做好护理措施。
5.推荐在途中开始进行卒中救治的宣教,推荐采用视频宣教的方式。
衔接
1.提前预警目的医院,急救中心与各级卒中中心应建立密切的信息沟通渠道,院前通过车载信息系统、手机APP及电话等及时将疑似卒中患者相关信息传送至目的医院。
2.院方卒中团队提前做好接车准备,提前启动院内绿色通道;有条件的单位应及时将院内救治信息反馈给紧急医疗救护服务人员。
以上内容摘自: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脑卒中院前急救诊疗指导规范.中华医学杂志.2018, 98(39):3138-3147.
【下载临床指南APP v6.0版,VIP可免费获取指南全文】
原文请见“阅读原文”
精彩回顾(点击查看)